在电子媒体尚未普及的年代,老报箱曾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。那些镶嵌在楼道墙壁或悬挂在门边的铁皮小箱,不仅承载着报纸和信件,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情感。
清晨,送报员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巷弄间,将一份份带着油墨香的报纸精准投递到每个报箱中。居民们习惯在取牛奶或买菜时顺手打开报箱,取出当日的新闻与远方的问候。那时的报箱钥匙往往串在家门钥匙旁,叮当作响中透出生活的仪式感。
老式信报箱多是墨绿色或深灰色,铁皮表面渐渐泛出斑驳锈迹,投递口因常年使用被磨得光滑。有些讲究的人家会在箱体贴上姓氏标签,邻里间也常因代收信件而多了一份温情。每逢春节前夕,报箱总是格外饱满——塞满了贺年卡、挂历和单位发放的年货票证。
随着电话普及、电子邮件兴起,老报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如今在少数老小区仍能见到它们沉默的身影,投递口结着蛛网,锁芯早已锈蚀。这些被遗忘的方寸空间,曾是我们连接外部世界的窗口,见证过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悸动、家书抵万金的期盼,以及第一次投稿被采用时的剪报珍藏。
当智能手机随时推送着海量资讯,我们或许该偶尔怀念那个需要亲手开启的等待时代——那时信息来得慢,却每份都值得郑重展开,在晨光中细细品读。
 
 
 
 
 
 
 
 
 
 
